松桃自治县太平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建成以来,通过调准“党的领导、人大履职、选民参与、部门配合”工作基调,打通线上、线下运行平台,积极探索出“三抓三带”工作举措,助推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显实效。
抓学习调研,蹚出服务“新路子”
以提升政治素养、工作业务水平和依法履职能力为目标,该街道人大工委建立了常态化学习制度,定期举办专题培训,及时学习贯彻中央和省、市、县相关会议精神、法律法规等,同时还订阅《人大论坛》《如何当好人大代表》《中国人大》等书籍、杂志,让驻站代表利用业余时间“蓄能充电”。多次组织驻站代表前往示范站、产业发展高地调研学习,致力于服务理念、产业带动、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优化提升,营造便民化、法治化、规范化的站点运行环境,做到服务理念于心、真情服务于民,走出一条便民服务“新路子”。
抓集言献策,畅通民意“快车道”
该街道人大工委组织驻站代表召开集言献策培训会,就涉及教育、防洪堤修建、产业路硬化、产业发展、污水处理等民生问题开展专题研讨。闭会期间,联络站设置意见箱,开展公开接访、“回选区见选民活动”等系列活动,通过“开展一次述职、进行一次测评、召开一次座谈会、开展一次走访、完成一次调研”“五个一”方式,打通服务为民“最后一公里”,开通意见、建议收集“快车道”。
抓监督问效,压实履职“责任链”
按照“科学精准稳慎有效行使监督”的总体要求,建立“列出清单、高位推动、跟踪问效、定期‘回访’”的工作机制,对街道全面工作进行监督问效。通过召开专题审议会,就重点、难点事项列出清单,以书面形式递交街道党工委研究,形成街道人大工委拟定监督计划、党政主要领导过问进展、人大工委抓进度跟踪、定期“回访”的工作闭环,极大提升监督质效。
带头维护稳定,当好引领和谐“先行者”
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、基础设施建设等力度的加大,民事纠纷、征拆矛盾错综复杂,社会治安、特殊人群管理等压力不断上浮,驻站代表们审时度势,利用自身职务优势,积极当好社区干部的“侦查员”,做好群众的“教导员”,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力度,定期排查梳理重点、难点问题,对群众反映的事项由代表们牵头、协调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解决,做到“小事不出社区、大事不出街道”,把问题解决在基层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
带头发展致富,当好全面小康“领头雁”
围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、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这一主题,街道人大代表们抢抓机遇,做带领百姓创业致富的“领头雁”。驻站代表唐友权于2018年创办了松桃山河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,在该街道三合社区养殖本地黄牛、野猪和山塘淡水鱼,产品在市场上俏销,现年产值达80多万元,同时,大力发展生猪养殖,已建成占地面积31亩的生猪代养基地,投产后可带动173户876人增收致富。驻站代表罗高采取抱团发展的方式,依托贵州梵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,在该街道大桥坝发展葡萄种植500余亩、其他精品水果种植200亩,带动周边近30户农户脱贫致富。驻站代表龙银书带领该街道社区群众复垦栽种油茶300多亩、林下套种辣椒200多亩,形成“以长养短、长短结合”的林下经济带。在他们的示范带领、勇于担当作为下,该街道扶贫产业硕果累累。
带头美化环境,当好绿水青山“保卫兵”
组织开展美化人居环境专项行动,以“干净整洁、规范有序,提档升级”为目标,利用入户走访、短信推送、平台播放等方式广泛宣传。采取张贴“门前三包”责任卡、人大代表包片监管的方式,对正在建设的项目、河道等重点区域进行监督检查,对卫生死角、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整治。通过打造靓丽整洁的人居环境,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参与美化环境的积极性,形成代表带头、群众参与,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良好局面。
据悉,今年3月份运行以来,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共组织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集中学习6次;接待选民来访35人次,收到反映问题26件,协调办结26件;开展调研视察活动8次;在本年度县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较好的建议16条,占全县总条数的18.6%;为选民办好事、办实事61件。
一键分享